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方法有哪些

85次 2025.09.01

  硅酸鹽巖石廣泛存在于地殼中,是巖漿巖、沉積巖和變質巖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化學成分分析對地質勘探、礦產資源評價、材料研發(fā)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。目前,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主要依據(jù)《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方法》(GB/T14506系列標準),涵蓋主量成分、微量成分及特殊元素分析。


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


  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方法


  1、主量成分分析方法


  主量成分是硅酸鹽巖石中含量大于1%的元素氧化物,包括二氧化硅(SiO?)、三氧化二鋁(Al?O?)、氧化鐵(Fe?O?)、氧化鈣(CaO)、氧化鎂(MgO)等,是判斷巖石類型與特性的核心指標,常用分析方法有:


  重量法:多用于二氧化硅測定,是經(jīng)典且準確的方法。依據(jù)GB/T14506.2-2019,將樣品用堿熔法處理,轉化為可溶性硅酸鹽,再通過鹽酸酸化、蒸發(fā)脫水,使硅酸形成不溶性硅酸凝膠,經(jīng)過濾、灼燒至恒重后稱重,計算二氧化硅含量。該方法精度高,適用于各類硅酸鹽巖石,尤其對高硅含量樣品(如石英巖)效果更佳。


  滴定法:適用于三氧化二鋁、氧化鈣、氧化鎂等成分分析。以氧化鈣測定為例,按GB/T14506.7-2019要求,樣品經(jīng)酸溶或堿熔處理后,在pH值12-13的強堿性條件下,加入鈣指示劑,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(EDTA)標準溶液滴定,根據(jù)消耗的EDTA體積計算氧化鈣含量;氧化鎂則在pH值10的氨性緩沖溶液中,以鉻黑T為指示劑,用EDTA滴定,實現(xiàn)與鈣的分離測定。


  分光光度法:常用于低含量主量成分或特定元素測定,如二氧化鈦(TiO?)。依據(jù)GB/T14506.3-2019,樣品處理后,在酸性條件下,鈦離子與二安替比林甲烷反應生成黃色絡合物,在42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,通過工作曲線計算二氧化鈦含量,該方法操作簡便、靈敏度高,適用于微量鈦的快速分析。


  2、微量成分分析方法


  微量成分指含量在0.001%-1%的元素,如銅(Cu)、鉛(Pb)、鋅(Zn)、鉻(Cr)等,其分析對巖石成因研究、礦產資源普查至關重要,常用方法包括:


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AAS):依據(jù)GB/T14506.30-2019,樣品經(jīng)硝酸-氫氟酸-高氯酸消解后,導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,通過不同元素的特征吸收波長(如銅324.7nm、鉛283.3nm)測定吸光度,與標準溶液對比計算含量。該方法選擇性好、干擾少,可同時測定多種微量金屬元素,廣泛應用于硅酸鹽巖石常規(guī)微量分析。


 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(fā)射光譜法(ICP-OES):屬于多元素同時分析技術,按GB/T14506.35-2019要求,樣品經(jīng)微波消解法或酸溶法處理后,引入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源,元素被激發(fā)后發(fā)射特征光譜,通過光譜強度定量分析。該方法覆蓋元素范圍廣(可測70余種元素)、檢出限低,適合批量樣品的高效分析,目前已成為微量成分分析的主流方法之一。


  3、特殊元素分析方法


  針對硅酸鹽巖石中具有特殊環(huán)境或工藝意義的元素,需采用專用分析方法:


  汞(Hg)的測定:依據(jù)GB/T14506.34-2019,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。樣品經(jīng)硝酸-硫酸消解后,加入氯化亞錫將汞離子還原為汞原子,利用汞原子對253.7nm紫外光的強吸收特性,通過冷原子吸收測汞儀測定吸光度,該方法可有效避免汞的揮發(fā)損失,檢出限低至0.0001μg/g。


  砷(As)的測定:常用氫化物發(fā)生-原子熒光光譜法(HG-AFS),按標準要求,樣品經(jīng)酸溶后,在酸性條件下加入硼氫化鉀將砷轉化為砷化氫氣體,導入原子熒光光譜儀,通過熒光強度定量。該方法靈敏度高、抗干擾能力強,適用于痕量砷的分析。


  此外,隨著分析技術的發(fā)展,X射線熒光光譜法(XRF)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等無損或微損分析技術也逐漸應用于硅酸鹽巖石分析,其中XRF可實現(xiàn)樣品的快速半定量分析,ICP-MS則憑借極低的檢出限(ng/kg級),成為超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手段。


  


為您推薦
更多